服務熱線
18127993046
碳中和檢測流程及費用
中科檢測
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框架設計宗旨是,以更少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獲得更多產出.實現減排目標。如何通過全國碳市場的建立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倒逼產業優化,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是目前全國市場設計的關鍵。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經濟發展需要消耗能源。碳達峰就是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而到2060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中科檢測協各行各業根據相關標準及要求,開展碳足跡計算,實現碳中和。
通過企業開展碳足跡計算,列出排放源清單,詳細了解企業的碳排放來源和數量,并據此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從而減少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造成的碳排放。抵消碳排放的基本原則是購買自愿碳減排,即中性的交易方式。碳中和的實現通常由買方(排放者)、賣方(排放者)和交易機構(中介)完成。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統計,碳排放量較大的行業有:能源生產(50%)、制造和建筑(30%)、交通運輸(10%)。這三個行業加起來占碳排放總量的90%。
如何實現碳中和?
分為兩大板塊,節能和移除。
節能是主要包括降低和提高效率;減排主要包括乘坐公共交通,節能減排。效率提高主要是指提高生產、轉化、運輸、儲存和利用的效率。移除是主要包括物理去除和生物移除;物理移除是碳的捕獲、儲存和利用技術。生物去除是通過各種植物和土壤來固定植物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
碳中和檢測流程
一、簽訂協議
碳足跡,碳標簽認證評價機構與評價委托方簽訂協議,簽訂協議前需明確評價的具體目標,包括產品信息、開展原因、預期用途、通報方式、目標受眾等。
二、評價準備
評價機構簽訂協議后,根據委托方性質和要求,確定評價小組和成員,并要求委托方在商定日期內提供相關文件。
三、文件評審
通過文件評審,初步確定系統邊界,包括功能單位、時間地理范圍、生命周期階段等內容,并確定現場走訪思路,識別現場走訪重點。
四、現場審核
根據文件評審結果,明確核查目的、核查計劃、設計抽樣的制定制定抽樣計劃,確定現場核查程序,核查計劃應在5個工作日前發給委托方確認。現場核查一般可按照召開見面會介紹核查計劃、現場收集和驗證信息、召開總結會介紹核查發現等步驟實施。核查組應對在現場收集的信息的真實性進行驗證,確保其能夠滿足核查的要求。必要時可以在獲得重點排放單位同意后,采用復印、記錄、攝影、錄像等方式保存相關記錄。現場核查后,評價機構將文件評審與現場審核發現的不符合提交委托方整改并關閉。
五、報告編制
根據文件評審和現場審核結果,完成評價報告的編制,報告應真實、客觀、邏輯清晰,并采用統一格式。
六、報告交付
在簽訂日期前將報告交付給委托方
七、證書頒布
根據評價報告,發放碳足跡,碳標簽證書
碳交易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均有顯著負向影響;碳交易促進碳減排;導致營業成本增加、勞動生產率降低;但同時也顯著正向影響資本生產率;促進企業利潤與收入增長;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在綠色創新、市場化和政府補貼顯著的調節影響下;對碳交易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研究表明:碳交易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實現綠色效率和企業效益雙贏;碳交易的作用在于依次實現碳減排、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和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而綠色效率和企業效益協同尚處于“遵循成本"階段。因此;要建立一套集市場化、政府獎懲和綠色創新為核心的碳交易體系;進一步健全綠色低碳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綠色創新補償,增強企業自主研發和協同創新能力,提升綠色技術轉化率,優化綠色產業結構,完善配套環保標準和管理規范,誘導企業完成“創新補償"的蛻變,才是實現碳中和的根本。
中科檢測提供碳中和檢測流程及費用等各個方位環境管理咨詢服務,循環效果評估、問題識別、決策及其實施。清潔綠色評價服務范圍包括但不局限于:綠色工廠評價、綠色園區評價、綠色設計產品評價、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評價、碳盤查/碳核查、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清潔生產審核等。